通草用干的还是湿的
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哪些?
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哪些?
脾胃湿热是指湿热内蕴中焦,脾胃纳运功能失职的证候,主要是由于嗜酒,过食辛热肥甘和感受湿热之邪引起的。随着饮食物的不断丰富和应酬增多,人们吃的烧烤油腻非常多,饮酒也频繁,所以现在脾胃湿热者非常常见,通常表现为厌食、身重体倦、渴不欲饮、恶心呕吐、腹痛便溏、肛门灼热、小便黄少或发热头痛、苔黄腻、脉濡数,也有出现黄疸、湿疹、脓疮的。一般急性肠胃炎、黄疸型肝炎等病会有上述表现。
脾胃湿热调理的方法主要是清利湿热,常用中药如茵陈、栀子、薏苡仁、通草、滑石、泽泻、车前草、黄芩、黄柏、茯苓、猪苓等;常用方剂如甘露饮,该方是滋阴清利湿热的常用方剂,甘寒滋阴与苦寒清利的药物同伍,利湿热而不伤阴,方中生熟地、天冬、麦冬、石斛滋阴清热,配合黄芩、茵陈清热除湿退黄,枇杷叶、枳壳、甘草理气和胃解毒。可以治疗阴虚火炎,脾胃湿热,口舌生疮,牙宣口臭,牙龈肿痛或湿热互结,肢体微肿,胸满气短,大便不调,小便黄涩等证。热重者可加生石膏、黄连;兼见黄疸者可加白茅根、板蓝根。
除了药物调理,饮食应忌食生冷寒凉及肥甘厚味,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,可以经常喝点冬瓜汤或红小豆粥、荷叶粳米粥,夏天多喝点绿豆汤,多吃点西瓜等。酒大热有毒,脾胃湿热者一定要忌酒。
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哪些?
脾胃湿热的患者可以从饮食、运动、药物等多方面综合调理。
脾胃湿热多因外感邪气、饮食不调、劳逸失度,导致湿热内蕴脾胃而致病,常见于泄泻、痢疾、水肿、鼓胀等多种疾病。建议患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以避免生湿助热。
建议脾胃湿热的患者饮食清淡而有节制,减少食用辛辣刺激、肥甘油腻类的食物。
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运动后应避免风寒并及时更换衣服,且注意忌出汗后直吹空调,可多冲热水澡,使汗出透为佳,避免湿热郁闭于内。
脾胃湿热严重的患者可以到正规中医院,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的指导下,服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。
本内容由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张军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哪些中药是去湿的?
祛湿药分为祛风湿药、化湿药和利水渗湿药
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:独活、威灵仙、木瓜、蚕沙、川乌等
祛风湿热药:防己、海桐皮、丝瓜络、臭梧桐、桑枝等
祛风湿强筋骨药:五加皮、桑寄生、狗脊、千年健、雪莲花等
化湿药广藿香、佩兰、苍术、厚朴、豆蔻等
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:茯苓、薏苡仁、冬瓜皮、玉米须、葫芦等
利尿通淋药:车前子、滑石、木通、海金沙、地肤子等
利湿退黄药:金钱草、虎杖、地耳草、茵陈、珍珠草等
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平胃散(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
另外,参苓白术散也可用于健脾祛湿参苓白术散有中成药,平时服用还是比较方便的,夏日不思饮食,也可适当服用(遵医嘱!!!)
山药15g 薏苡仁30g 茯苓15g 防风10g以上药材煮粥喝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(友情提示:打粉之后的味道难以想象。。。所以建议直接药材煮,不要去打粉啦@@)
祛湿主要分为化湿药以及利水渗湿药,但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,利水渗湿又分为利水消肿、利尿通淋、利湿退黄三类。
1、化湿药气味芳香,性偏温燥,以化湿健脾为主要作用,如霍香、佩兰、厚朴、砂仁、豆蔻、草豆蔻、草果。
2、利水渗湿药具有通利水道、渗泄水湿之功效可治疗水湿内停病证。
(1)利水渗湿:茯苓、薏苡仁、猪苓、泽泻、冬瓜皮、玉米须等;
(2)利水消肿:车前子、滑石、木通、通草、瞿麦、萹蓄、地肤子等;
(3)利湿退黄:茵陈、金钱草、虎杖、地耳草等。